网站首页 | English
 
企业党建首页>>印象三友>>企业党建>>先锋人物
张小赧:书写“三优”人生
中国·三友控股集团        发表日期:2011-11-10 14:17:52

张小赧:书写“三优”人生

              

   张小赧,男,1946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全国劳模,全国优秀企业家,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浙江省乡镇企业终身成就奖。现任三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弄潮商海,打造优秀企业

穿一件半旧不新的白衬衫,还是企业发的制服,初次见面,本色的张小赧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位管理着几亿资产的大老板。谈话是从三友控股集团的商标开始的,不久前张小赧特意去注册了一个“三优”商标,寓意其控股的三友控股集团荣膺省“三优企业”(企业优,老板优,产品优)称号。从“三友”到“三优”,白手起家的张小赧带着企业实现了某种跨越,同时也为自己谱写了“三优”人生的精彩。

张小赧首先是一位企业家,梳理三友控股集团40年来的发展脉络,是对他创业人生的一种解读。

1971年初夏,路桥区卷桥南侧的一座破庙,24位青年农民“打硬股”凑起2250元钱办起一家加工卫生香的作坊,这是张小赧创办的三友控股集团的雏形。小厂不久即遭封杀,当初的创业者走的走,散的散,不肯轻言放弃的张小赧就带着剩下的难友转产软白油、民工小刀、尼龙丝小网袋等。奈何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四次转产又以失败告终,举步维艰之际,张小赧给企业取名“三友”,寄望企业在创业路上要像“岁寒三友”松、竹、梅一样不畏严霜,永葆高洁。

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后,张小赧抖擞精神,带着员工们走出破庙,奔走大江南北,捕捉市场信息。1979年盛夏的一天,张小赧在和一位纺织企业的朋友交谈时意外地获悉全国纺织行业要将木头纱管全部改用塑料纱管,敏锐的张小赧立即组织企业生产与全国纺织机械配套的塑料纱管,从此在塑料制品行业渐渐站稳了脚跟。几年拼搏下来,三友已成为塑料制品行业的执牛耳者,如核心产品纺织器材(塑料纱管)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并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在业界崭露头角后,张小赧又冒着被别人说成“败家子”的风言风语,在企业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从1992年开始,三友先后斥资5000多万元投入技改,更换原有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技改最后大获成功,产品下线合格率从85%提高到98%,开发出新产品200多种,并一举突破亿元产值大关。而在管理上,为打破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在职工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子,1995年张小赧将总厂划分为5个分厂,实行分厂承包经营模式。为追逐前沿的管理理论,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张小赧还参加了复旦大学举办的高级CEO研修班,每个周末都要雷打不动地跑去听上几节课。

从破庙里的小作坊一路走来,三友控股集团在张小赧的带领下披荆斩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做越强。今日的三友,已成长为涉足塑料与模具、摩托车、纺织、酒店、房地产、海洋运输、进出口贸易、再生资源等行业于一体的国家级企业集团,企业总资产达到10亿元以上。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全国诚信守法企业、国家二级企业、省3A级诚信纳税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几十项荣誉,并于2002年荣膺省“三优”企业(企业优,老板优,产品优)称号。从“三友”到“三优”,一字之变,浓缩了张小赧在漫漫创业路上所实现的艰辛跨越。然而这种跨越并非终点,一向低调行事的张小赧却以恢宏的大手笔写下了壮丽的篇章:1997年,三友进行首次改制,张小赧提出了“让职工成为企业股东”的改制思路,将企业资产量化到个人;2001年,三友投资8000万元兴建塑料产业园区;2002年,三友投资1.5亿元兴建三友国际饭店;2005年,三友进行二次改制,实施“人才持股”方案,组建股份公司,确立上市目标;2007年,三友涉足房地产业,已开发工业、商业和住宅地产近百万平方米;2009年,进军海洋运输业,已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货轮多艘;2010年,三友进入再生资源行业。老骥伏枥的张小赧还在绘就新的蓝图……

 

反哺社会,彰显优秀人格

如果说遥遥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品质的有力佐证,那么一桩桩反哺社会的义举则是对张小赧优秀人格的生动诠释。

张小赧乐于在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中亲历亲为。早些年,他联合26位企业家向市委、市政府呈书,倡导成立台州市慈善协会,救助弱势群体。2002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慈善总会挂牌成立,三友控股集团作为创始单   位一次性就捐助了100万元。

1999年,张小赧把退还的400多万元商业保险款为企业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在当地首开民营企业为职工买养老保险的先河。这在当时还曾引起不少非议,有些民企老板说张小赧这个老实人又在花冤枉钱,解决职工就业还要买保险,甚至连一些职工也不领情,对此张小赧却总是付之一笑。后来三友还干脆主动给企业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办起养老保险,这在我国非公企业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峰江至金清的白金线道路状况一直不佳,几年下来得不到修缮,张小赧主动掏出近400万元;员工及其家属患病,张小赧经常过问,光赞助医药费及其他福利基金累计已逾300多万元;临海市仙人桥有2个学生因贫困面临辍学,张小赧一直资助他们读书,其中一个毕业后还进了三友工作;黄岩区的扶贫工程,张小赧一声不吭地从老黄岩县扶到现在……

“勿以善小而不为”。朴实如初的张小赧一直恪守着这一古训,他曾经对人说过,“企业要打造优秀品质,企业家也要培养自己优秀的人格。”诚如斯言,现实中的张小赧还责无旁贷地兼着不少社会职务,中国塑协副理事长、台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台州市塑协会长、台州市工商联副会长、路桥区企业家协会会长等等。对于这些头衔,张小赧从来不把它们看成可资炫耀的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地履行起相应的职责来。小至协会日常运转,大至产业走向把脉,张小赧坦言,自己最大的义举并非其他,而是一直不遗余力在为当地的塑料等产业发展摇旗呐喊。

 

代言民意,当好优秀代表

办企业雷厉风行,敢于对困难说不,当起人大代表来张小赧也绝不含糊,喜欢在关乎民生的事情上直言与“挑刺”,深受选民信赖与好评。

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台州,饮水问题一直是三区老百姓关心的大事。在历年的市人代会上,张小赧屡次为民请愿,针对市内三区同水不同价的现象提出议案,要求实行三区同水同价。这一提案最终引起了市供水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后来通过采取“平抑、调整”等措施,逐步缩小了三区用水价格差距。

社会保障与子女入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病。1999年,张小赧会同12位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慷慨陈词,提出了《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问题》的议案。议案迅速得到市有关部门响应,劳动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执法行动,外来工子女学校在各县市区相继建成,妥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难问题。

路桥区金清镇新建了新闸,却造成周围的下盟等7个村被淹,1万多村民受灾。在去年召开的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张小赧联合区内其他市人大代表详细反映了这一灾情。会后,市里召集市水利局、农林局、财政局等各部门人员来金清现场调研,提出加强涵闸管理等补救措施,将水位控制在3.5米以下,帮当地村民解开了心中的一个大疙瘩。

造桥、修路、饮水、用电等等,只要事关民生,不论大小,只要发现有什么不妥,张小赧便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他十年履职经历中,为了这些与个人和企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大小事宜,张小赧“叫板”过公安、工商、电力等不少部门。“大家选我做代表并不是光让我来吃吃馒头,举举拳头的。”张小赧说自己喜欢“挑刺”的习惯出了名后,不少部门都争相聘请他为行风评议员或监督员,对这些义务性的兼职工作,他也总是来者不拒,忙得不亦乐乎。

知名企业家、业余慈善家、人大代表……生活中,“功成名就”的张小赧经常需要在不同的身份中切换。身份的多重,角色的交织,成功有时也意味着对成功者的自由的一种剥夺,然而张小赧却把这样的日子过得忙忙碌碌而又有滋有味,他戏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极度膨胀,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会给他带来最大的愉悦。

这就是张小赧,从“三友”走到“三优”,不断续写人生魅力的张小赧。

日前,张小赧正在筹备建立塑料新材料研究中心,聘请塑料研究所所长及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教授、专家担任顾问,由他们提供技术及学术方面的支持,大力开展科技引智活动。

引用鲁迅的话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今的探索对三友来说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三友正在张小赧的引导下走向创新发展的道路。突破发展瓶颈迎接经济的二次腾飞,这是每个企业家所面临的问题,三友企业能够迎难而上,不得不佩服张小赧的远见和策略。

    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张小赧正把目光投向生命工程、新材料、环保产品、海洋工程等未来新兴产业,力争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做人做事做生意”,张小赧的话平凡而实在,正是这句实在的话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企业,打造了一个民营制造企业长盛不衰的神话。

返回>>